近日,新華社高級記者謝雲挺發表了我院教師、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院長胡曉雲的專題訪談文章《申遺成功讓中國茶産業再次迎來機遇》。全文如下:
申遺成功讓中國茶産業再次迎來機遇
——訪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雲
中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讓中國茶再次走進全球視野。申遺成功對中國茶品牌打造有何價值?如何傳承與弘揚中國茶文化推動中國茶品牌進向世界?近日,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業品牌建設專業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雲。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是世界各國茶文化的發源地。自古以來,就開始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紫茶七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湧現出大批品牌産品。”胡曉雲說,無論種植面積、産量、銷售量均位于世界前列,這次,“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不僅有助于推動中華茶文化走出去,而且,對提高我國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産品品牌、茶人個體品牌等的品牌影響力具有巨大作用。
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是中國農業品牌領域的權威智庫。一直以來,十分關注國內茶品牌、茶産業發展,已連續12年聯合農業農村部中國茶葉研究所等開展“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研究”“中國茶葉企業産品品牌價值專項評估”公益課題,成爲中國茶業發展的風向標;爲安吉白茶、蒙頂山茶、大佛龍井、安康富硒茶、梧州六堡茶、西湖龍井、徑山茶等茶品牌提供戰略規劃頂層設計,研究發表了《中國茶的國家戰略與世界表達》《中國茶如何更好融入世界競爭格局》《中國茶再出海》等系列文章,出版研究專著《價值決勝——中國茶葉品牌價值成長報告》,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胡曉雲說,一壺茶,濃縮了太多中國文化,在人類文明的大動脈上,茶、絲綢與瓷器凝結著“中國基因”。這次申遺成功,重新奠定了中國茶在世界茶中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與價值,也重新給了中國茶一個讓世界了解自己的機會。
“1889年之後,中國茶傳統制茶工藝受到印度等國的莊園標准化生産、全球新標准的影響,在世界上其它國家漸漸失去了市場話語權。”胡曉雲說,在我國,有兩個農業産業的種植面積接近5千萬畝,一個是蘋果,另一個就是茶葉。前者功能性明確,大衆的消費習慣已經養成,但茶葉既不是必需品,又具有很多替代品,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文化傾向性。因此,按照中國的茶葉規模,無論從産業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對農民增收而言,開拓國際市場都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這次申遺成功可以獲得更多的保護、愛護、傳播,讓中國茶産業再次迎來機遇,也煥發起中國茶人創造品牌,走向世界的信心。
中國茶産業如何迎接機遇拓展國際市場?胡曉雲認爲在加大保護力度的同時,重視打造中國茶産業“國家名片”,通過茶葉品牌的國際化競爭形成國際市場的品牌競爭力。
“中國茶再出海需要提升克服五大障礙與能力。”胡曉雲說,一是穿越國家地理文化邊界障礙與能力;二是中國茶的認知障礙及其化解能力;三是中國茶個性發展與國際茶共性建設能力;四是中國茶消費習慣模式與國際消費新模式的鏈接能力;五是東方茶性的表達與國際傳播能力。“提煉中國茶的核心價值及差異化價值體系,向世界傳遞東方文明的力量,是我們中國茶品牌打造的理念。要有組織地實施中國茶的整合品牌傳播,通過品牌訴求的中國元素、世界表達,對接國際化、年輕化消費市場,方能在競爭充分的世界茶業舞台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和市場份額。”
胡曉雲認爲,首先,要解決中國茶到底是什麽這一基礎問題。如果把“中國茶”作爲一個國家級産業品牌來打造,其核心價值、品牌特征、文化屬性是什麽?在國際市場上,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中,中國茶又該以什麽樣的角色存在?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中國茶”在國際平台上的品牌傳播就沒有內容、沒有故事,展示就沒有統一的品牌形象與精神氣質,也無法實現産品的消費植入。
“在我看來,中國茶具有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那就是‘包容性’,我國有那麽多的茶産地和産地文脈,有那麽多的生産工藝、飲用方式和場景嵌入,它們豐富多彩地存在著,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繁榮、和諧的中國茶文化體系。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包容精神、博大胸懷,也是中國茶性的顯著表現和最重要特質。”
胡曉雲說,中國茶的這種“包容性”,帶來了多樣性、個性化、去中心化。如果說英國紅茶塑造的是“休閑的下午茶時光”,新加坡的TWG茶呈現的是年輕時尚的拼配口味,那麽,“中國茶”本身,無需拼配,就具備了爲消費者提供多樣選擇的可能性,來滿足消費者多樣需求和選擇權利的特質。
“‘包容性’是向海外整體展示中國茶的核心價值,但中國有特色不一的産地,誕生了許多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與企業品牌、産品品牌。”胡曉雲說,可采取“集團軍”戰略,以“中國茶”爲中國茶産業的國家形象,用“集群品牌”形成具有不同資源融合、不同市場針對性的品牌方陣,集團作戰,方能決勝千裏。
申遺成功讓中國茶産業再次迎來曆史性機遇。胡曉雲認爲,目前所要做的,一是加大新生代的培養與傳承力度,通過開設相應的培訓課程、設計培訓制度等,讓中國茶技藝、茶習俗、茶文化得到發揚光大。二是圍繞打造“中國茶”集群品牌,把國內知名茶品牌的文化特征、風格差異、價值支撐等系列問題辨析清楚,並形成品牌文化、品牌故事、品牌價值鏈,爲“中國茶”亮相世界,奠定基礎。三是在國家層面加強研究謀劃,如,在品牌形象、傳播策略、行銷方法等方面有統一規劃,要充分體現出國際化、年輕化與中國文脈、中國特色的高度銜接。
“培育‘中國茶’國家品牌,要重視深度培育産業鏈和引導消費者。”胡曉雲期待並深信,在品牌戰略上升爲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在申遺成功的世界矚目下,只要有目標、有方法,多方協力、紮實推進,在不遠的未來,“中國茶”一定能夠讓世界轉身,向東看。
胡曉雲,博士,博士生、碩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傳媒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副教授,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員,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廣告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國際品牌觀察》《品牌研究》等雜志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