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banner

当前位置 : 首頁  banner

“走向数字: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学术论坛 ——暨“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隆重召开

编辑: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作者: 时间:2020-12-28 访问次数:1664

2020年12月27日,“走向數字: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學術論壇——暨“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求是大講堂隆重舉行。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晖院士,國務院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出席會議,來自國內高校新聞學院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體系的未來建構。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晖院士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他指出,今天在這裏共同見證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成立,既彰顯了浙江大學加快新聞傳播學科發展的堅定決心,也昭示了學校推進新文科建設的堅強信心。數字革命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生産力和生産關系,重塑著人類的時空觀念和生活方式。從交往的方式來看,數字溝通的發展爲全球的合作交往提供新的途徑;從傳播的形態來看,數字溝通的發展爲媒體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思路;從育人的模式來看,數字溝通的發展爲傳媒新人的培養提供新的方向。吳朝晖對數字溝通研究中心的發展提出三點展望:一是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共同培養引領未來的傳媒人才;二是樹立數字創新意識,共同推進面向前沿的傳播研究;三是增強大局功能價值,共同示範雙向賦能的時代強局。他希望,學界業界緊密合作,加快建設數字溝通研究中心,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爲促進新時代的文化繁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米博華教授致辭。他指出,當前,我們已經跻身于百年變局的曆史進程之中,已經開始新技術革命和産業升級的進程之中,已經聚焦于數字技術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制高點。浙江經濟發展強勁、體量巨大,也是數字化技術應用最爲廣泛和産業效能最爲發達的省份之一。浙江大學是國家重點大學,人才荟萃、實力雄厚,發展勢頭強勁,數字溝通研究中心應運而生。新聞教育界始終密切關注以數字化作爲基礎科學的新聞媒體的超常發展,積極應對互聯網時代對新聞教育事業提出的課題和挑戰。數字化時代,新聞學教育的轉型、升級、改造,是一項要持續多年的巨大工程,需要學界同行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爲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聞理論和學術體系,更好服務和奉獻民族複興大業做出貢獻。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國賢致辭。他指出,浙江是全國數字經濟先行省份,數字賦能是浙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舉措。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蓬勃發展,爲新聞傳播領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革新。浙江高度重視新聞傳播創新性發展,早在2014年,省委宣傳部就與浙江大學簽署了共建浙江大學傳媒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的協議,探索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機制。今天成立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是浙江大學立足數字技術和新聞傳播學科交叉、著眼于數字媒介的革命性變化下,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做出的重要決定,必將進一步推動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全面轉型升級,助力浙大“雙一流”建設,爲形成數字溝通的中國經驗、中國範式做出浙江和浙大應有的貢獻。朱國賢強調,面對數字技術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要把握好變與不變的關系,既要主動適應以數字爲核心的多技術跨界融合溝通,也要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正確輿論導向,不斷提升新聞傳播能力和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接下來,省委宣傳部也將進一步加大支持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建設的力度,強化部校共建,完善培養機制,助力浙江大學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會上舉行了“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晖院士,國務院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教授,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主任黃旦教授共同上台,與參會嘉賓見證了這一曆史時刻。

本次大會開幕式由浙江大學傳媒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院長韋路教授主持。韋路教授在會上也對出席本次大會的嘉賓表示了誠摯的謝意與熱烈的歡迎。開幕式和成立儀式環節結束後,主題演講正式開始。

人民網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的演講主題爲“縱深推進:

數字化時代的內容主業與媒體融合”。她指出,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時、意義重大,順應了數字技術與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趨勢,開創了媒介溝通的新領域,豐富了新聞傳播的新內涵,是推進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的重要舉措。唐維紅從人民網在內容建設、數字技術運用及未來發展等幾個方面進一步提出,深耕內容主業,重視數字內容表達創新;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助力社會治理創新;聚焦內容科技,賦能行業發展;重視人才培養,期待與高校深化合作。唐維紅表示,杭州是創新活力之城,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浙江大學是百年名校,文理學科建設成果斐然。此次成立“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必將進一步豐富浙江大學學科建設,爲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積累經驗、貢獻力量。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尹建伟发表了主题为“IT技术赋能数字传媒——新模式 新变革 新机遇”的演讲。他提出,从人类百万年历史看,创新呈指数增长,IT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传媒的服务化功能显现。在传统传媒面临困境的现状下,新传媒通过云平台、大数据和移动传播,采用一对多的组播或一对一的精准、双向传播方式,重服务、重交互、重个性,形成了以社交传播为基础的新型传播模式,打破了片面地强调“内容为王”的定律,构建了人与内容的连接器,疫情更是新传媒的加速器。尹建伟表示,IT技术赋能新传媒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懂企业,知我相,在精准管理与智能决策、跨界版权管理、非接触企业运作、随处运营等方面赋能;懂用户,知他相,在用户精准画像、用户行为关联、服务智能交互、用户体验计算、个人信息助理、智能客服服务等方面赋能;懂生态,知人相,在服务模式设计、服务网络与治理、可信虚拟服务交易、众智科学与生态协同等方面赋能;懂产品,知众生相,在内容生产、呈现、组织、传播等方面赋能。

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主任黃旦圍繞“數字溝通:新聞傳播學科的新方向”這一主題,從傳播媒介與學科的演化曆史引入,首先講述了大衆傳播範式與新聞傳播學,隨後對數字溝通做了進一步闡釋。黃旦表示,大衆傳播範式是一種封閉式的結構,標准化運作,由點到面的輻射,通過時間的連續形成複制的現實感,是身體不在場的在場,通過傳遞和接收(指示和跟隨)生産出了自己的合法性話語系統。而數字溝通,是大衆傳播時代的終結,作爲數字的媒介,分爲數字材料、數字計算、數字呈現三個維度,溝通則包括社會、技術、文本等多種層面的交互性,發送性接收,信息即實在。黃旦進一步提出,數字溝通學,開啓學科的新想象,是新聞傳播學科的重構,是計算機科學的思維和方法與新聞傳播學科的融合,亟需新的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是一種新的研究方式和領域。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將以數字溝通爲問題域,圍繞數字溝通理論和研究方法、媒介與溝通的曆史變遷、數字溝通社會實踐和治理、數字融媒體新聞和文化、數字全球溝通和國家話語權等方面展開研究,與浙江大學的新聞傳播學科建設相呼應、相支撐。

據悉,當天下午,在浙江大學傳媒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新大樓進行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和複旦大學新聞學院贈樹儀式,舉辦了“走向數字: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圓桌論壇,專家學者們圍繞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體系的建設發表真知灼見。

此後,浙江大學傳媒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將立足于數字技術與新聞傳播學科的交叉點,著眼于數字媒介的變化革新,以數字溝通爲問題域,聚各方力量,創建具有中國特色浙大特點的新聞傳播學科,爲學科的發展乃至新文科建設提供浙大經驗和示範,也爲形成數字溝通的中國經驗、中國理論和中國範式做出貢獻。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